你們是不是總覺得身體沉重,渾身黏膩,臉上油乎乎,身體胖嘟嘟,明明已經很努力減肥了,卻總達不到預期?
可能是濕氣惹的禍!
中醫將濕氣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是與生活環境潮濕和氣候潮濕有關,內濕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脾氣虛弱,脾運化功能減弱,體內水液代謝障礙所致。水濕在身體停留時間太久,就會形成痰,痰濕積聚體內而肥胖。

3個方法判斷濕氣
是不是肥胖的元兇
■ 舌苔厚膩
正常人的舌頭,呈現淡粉顏色,表面清爽干凈,不肥厚,口腔內清潔無異味,且舌苔本身光潤,在其上表面上,沒有牙齒咬合的牙印。而濕氣重的人,消化不良,水濕泛上來,就會出現舌頭厚膩,舌體胖大。
■ 大便不成形,甚至粘馬桶
正常人的大便是金黃色的圓柱體,大便之后,不會粘連在馬桶壁上,且容易擦干凈。而濕氣重的人,上完廁所,大便黏膩,粘在馬桶壁上沖不干凈,如果遇上上火、消化不良,還可能伴隨著便秘。
■ 身體很沉重
人經過一夜的休息,早晨起來精神飽滿,容光煥發。而濕氣重的人,早晨起床打不起精神,頭發昏,身體特別疲乏,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
濕氣不會自愈,放任不管便會一步步侵害人體健康,對于肥胖的人來講,濕氣會降低脂肪燃燒率,引發全身浮腫和肥胖,并且很難減下來......

這2點沒做好
濕氣會反反復復
■ 祛濕不健脾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濕氣重的根源就在于脾虛。如果脾胃虛弱,運化能力差,那沒用的水濕就會運化不出去,從而堆積在體內,形成濕氣。濕氣太重,又會加大脾運化的工作量,時間長了,脾也會受傷變弱。脾虛導致濕氣重,濕氣重使脾虛更嚴重,這樣就成了惡性循環。
所以,在祛濕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健脾,脾胃強健,運化能力增強,濕氣才能自行運化掉,這才是濕氣不反復的關鍵。
■ 祛濕不分寒和熱
濕氣,它會與自然界中的寒、熱交織在一起,讓人出現不同的健康問題。所以在祛濕的時候,一定要區分寒熱,再做祛濕的工作。
寒濕,會出現頭重如裹,四肢感覺冰涼,同時伴隨身體出冷汗,喜溫喜按;面色晦暗或蒼白,或眼瞼浮腫。大便清稀溏薄,或完谷不化,小便短少,小便不利。
濕熱,表現為身熱不舒,全身粘滯不爽,手腳愛汗出,體味較大,皮膚易發皮膚病(濕疹,痘疹等伴有滲液)。面色發黃晦暗,或眼白發黃,或肌膚發黃,或眼屎增多,皮膚油膩,大便粘滯不爽。

飲食祛濕氣這樣做
祛濕氣的方法有很多,而飲食是比較受歡迎也更容易堅持的方法!可以在區分濕熱和寒濕進行針對性食養的基礎上,搭配健脾養胃的食養方!
1、四神湯健脾養胃
大家可以用傳承千年的健脾祛濕經典方——四神湯!茯苓、芡實、蓮子、山藥四味食材相互配伍,既能健脾又能祛濕,能大大改善脾胃的功能,使脾胃恢復活力,更好地完成消化吸收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該方藥食同源,比較平和,是適合男女老少進行脾胃調理的妙方。
基礎配方:茯苓15g+芡實15g+蓮子15g+山藥干15g。先浸泡20分鐘后,加水煮20分鐘。建議一周喝2次。
除了煮水喝,日常在煮粥、燉湯的時候都可以放入四神湯的這幾味食材的。
2、茶飲祛寒濕可以這樣喝
寒濕重的朋友應以溫陽化濕為主,日常生活中,可以喝喝紅棗老姜湯。

如果覺得春季易上火的話,大家可以喝喝比較溫和的新會陳皮,搭配普洱和玫瑰花,一起泡水飲用。

3、喝茶清濕熱
濕熱的朋友在飲食上,應以清熱化濕為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清濕熱的食材有荷葉、蒲公英,可以用來泡水、煮粥和燉湯。
如果想更方便的喝茶養生,可以選擇李良濟蒲公英茶,或者更為溫和的紅豆薏米果茶。


做這3件事幫你祛濕
1、每天泡泡腳,濕氣悄悄跑
中醫有“中藥洗腳,濕邪可祛”的說法。不妨每天是晚上睡覺前泡腳,溫水浸泡過自己雙腳三陰交的地方,把自己泡得微微的出汗即可,濕隨汗出,達到祛濕效果。
在泡腳時也可以在水中加一些對身體有益的中藥材。大家可以選擇李良濟泡腳方,把腳泡在一盆熱騰騰的充滿中藥香的水里,簡直不要太舒服!
李良濟泡腳方,精選品質藥材,拒絕邊角料碎料,每一袋里面都是大顆粒的藥材,藥材品質清晰看得見。而且這款泡腳方,可煮水可泡水,用起來很方便。

2、穴位按揉,祛濕又健脾
按摩相應的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保健祛病的作用。
· 中脘穴可以健脾化濕,促進消化;
· 足三里穴可以生發胃氣,燥化脾濕;
· 公孫穴可以健脾化濕,和胃止痛。
日常生活中以點按的方法刺激這些穴位可以達到健脾祛濕的保健效果。

3、平時多運動,濕氣無影蹤
中醫認為,動則升陽,陽氣動則氣血隨之運行,有利于運化水濕,而且運動出汗也能排出一定的濕氣。
鍛煉的方法要因人而異,無論是練習太極拳、八段錦,還是廣播操、散步、游泳、打拳都可以起到增強體質的作用,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方式即可。
春季祛濕瘦身正當時,以上介紹的祛濕方法,你也趕快試試吧!